阜新旅游資源豐富,圣經寺,蒙古族喇嘛教寺廟。位于彰武縣城東北百華里的大四家子鄉扎蘭營子村。東北與康平、東南與法庫居鄰。始建于清道光21年(1841年)。坐基于龜山山脊之上,四周八山環繞。瑞應寺,蒙古族人稱“葛根蘇木”,俗稱佛喇嘛寺。位于遼寧省阜新蒙古自治縣佛寺鎮佛寺村。該寺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到康熙四十四年初具規模。 道光年間,寺院達到鼎盛時期 。康熙帝賜名題字,贈刻有滿、蒙、藏、漢四種文字的瑞應寺匾額,并稱瑞應寺一世活佛桑丹桑布為“大清東部蒙古老佛爺”。瑞應寺是國家2A級旅游風景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阜新市清河門雙廟街清真寺建于清咸豐八年(1853年),原址在清河門雙廟街路南。分內外兩層院落。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清真寺被“造反派”當“四舊”砸毀。1985年搬遷到北山東部,重建清真寺,建筑面積為1000平方米。查海遺址位于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沙拉鄉查海村西五里當地稱為"泉水溝"北坡的向陽扇面臺地上,距阜新市區25公里。1982年發現,到2010已進行過7次發掘,發掘7600平方米。揭露出遺跡、遺物有房址、陶器、石器、玉器等。經測定,這個遺址,年代為距今7600±95年,加樹輪較正,已超過8000年,是目前東北地區發現的時代最早的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海棠山位于遼寧省阜新縣,山上的摩崖造像,素有“小布達拉宮”之稱的普安寺遺址,是“中國藏傳佛教黃教東方中心現存代表”。現有260余尊摩崖造像阜新萬人坑死難礦工紀念館位于阜新市太平區孫家灣南山,始建于1940年4月,是日偽統治時期埋葬死難礦工及抗暴青工的墓地,是日本侵略者殘害礦工所犯滔天罪行的鐵證。因此,它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和遼寧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遼寧省國防教育基地、阜新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張三豐故居史記載:一代道教大師、武當宗師張三豐,是遼東懿州人,即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塔營子鄉,距阜新縣城55公里,距阜新市區70公里。為紀念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獨創武當太極神功的道教大師,家鄉人在他的故鄉修建了張三豐仙居。關山風景區位于巫閭山最北段,主峰海拔為439.4米;以其紫煙翠黛、云蒸霞蔚的山巒美色和得天獨厚的原始森林而聞名遐邇,被專家譽為塞北明珠;物種資源豐富,原始生態植被達800余種,其中草藥植物250余種、野生林果10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