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古稱“濰縣”,又名“鳶都”,位于中國第一大半島山東半島的中部,山東省的一個地級市,與青島、淄博、煙臺、臨沂等地相鄰。地扼山東內陸腹地通往半島地區的咽喉,膠濟鐵路橫貫市境東西,是半島城市群地理中心。地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兩大國家戰略經濟區的重要交匯處。全國城市GDP40強城市。濰坊是風箏文化的發祥地,為國際風箏聯合會組織總部所在地,也是“國際風箏會”(又稱“風箏節”)慶典活動的固定舉辦地點。它以“二百只紅爐,三千同鐵匠,九千繡花機,十萬織布機”聞名遐邇,是歷史上著名的手工業城市,清乾隆年間便有“南蘇州、北濰縣”之稱,還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風箏、木版年畫的產地和染散地,又被稱為“世界風箏都”濰坊市A級旅游景區發展到65家,列山東省第1位,其中沂山風景區在2013年12月25日正式晉升為國家5A級景區;另外國家4A級旅游景區17家,列山東省第2位。山風景區,又名沂山,古稱海岱、海岳,為中國東海向內陸的第一座高山,有“大海東來第一山”之說,素享“泰山為五岳之尊,沂山為五鎮之首”的盛名。古代十朝16位皇帝登封于此,從而留下名垂青史的“東鎮碑林”,其留存的御碑數量為世界之最。作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之一的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是楊家埠旅游開發區景點的核心部位,園內以年畫、風箏 為主導,民風民俗為主題,設有風箏博物館、繪制館、十八女子作坊、年畫博物館、年畫作坊、民俗館、文物館、百年婚證展、老粗布作坊、農具展、紅色收藏展、書畫院、嫦娥奔月臺、古店鋪一條街、三星湖、度朔山以及楊家埠明清時期古村落、古槐等數十個景點和展廳。讓游客在體驗風箏扎制、年畫印刷等樂趣,同時也可以領略到幾百年前楊家埠人的生活方式,體味楊家埠人古老的民俗、民間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