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坐落于
紐約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和東村(East Village)中間的
華盛頓廣場公園(Washington Square Park),在
紐約1700多個公共公園中頗有知名度。
它所處的位置正好被紐約市最自由與最頹廢的區(qū)域環(huán)繞:西邊的格林威治村一直以來是作家、藝術(shù)家的棲身之所,東村則充斥著蓬克族與實驗劇,加上它毗鄰紐約大學(NYU),長期“侵染”著年輕人的自由思想,因此,這里不僅是紐約年輕人的流行聚會場所,更是紐約最前衛(wèi)的文化活動中心,其放蕩不羈與反叛的氣質(zhì)讓很多紐約人如癡如醉。
歷史
華盛頓廣場建于1826年,在此之前,這里是一片墓地,北面是
德國人公墓,南邊則是無名墓地,埋葬當時因黃熱病去世的人。1819年,這片區(qū)域還成為決斗和絞刑示眾的場所。
當1826年這里被建為公園后,景象開始轉(zhuǎn)變。1829至1833年,廣場北面開始修建一排排
希臘風格的紅色磚房,到19世紀的時候,這些公寓吸引了很多富人前來居住。1916年,達達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杜象(Duchamp)和史隆(John Sloan)率領(lǐng)一批藝術(shù)家登上華盛頓廣場上的拱門,宣稱“華盛頓廣場是自由和獨立的殿堂”,從此開啟了華盛頓廣場充滿藝術(shù)活力的新紀元。
建筑
廣場上最醒目的建筑是一個型如“凱旋門”的
大理石拱門(Washington Arch)。這座拱門原建于1889年,是為了紀念
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宣誓就職100周年。1892年時,設(shè)計師史丹利·懷特(Stanford White)設(shè)計了如今的
大理石拱門,將老的樣式取代。
拱門的兩側(cè)分別有兩個華盛頓的雕塑,左側(cè)是戰(zhàn)爭時期的華盛頓,右側(cè)是和平時期的華盛頓,分別在1916年和1918年落成。直至1971年,這個拱門下都還允許汽車經(jīng)過。
除了拱門之外,華盛頓廣場公園上還有一個巨大的圓形噴泉(Washington square fountain)處于廣場的正中央,每到節(jié)假日人們就會圍坐在周圍,十分悠閑。
風格
華盛頓廣場通常擠滿了人,有街頭藝人,有附近紐約大學的學生,也有游客,人們在這里唱歌、跳舞、聊天、滑滑板 、打盹……總之自由自在,做什么事情都沒有人會干涉。
廣場的表演空地上時常有樂隊演奏,這些不知名的樂隊都是一些自發(fā)的音樂愛好者,演唱時充滿激情。人們則圍成一圈欣賞,每到樂隊唱完一曲,觀眾們都不吝惜自己的掌聲。
在華盛頓廣場,人們的打扮也很標新立異。廣場上還經(jīng)常能夠看到攝影機,有可能是電影公司拍片取景,也可能是電影系的學生正在練習。
目前,華盛頓廣場是紐約最具活力的戶外空間之一,每年的春、秋兩季,這里都會舉辦大型的戶外藝術(shù)節(jié),吸引著大批大學生和藝術(shù)界人士前往。
地址:West 4th Street, Greenwich Village, New York City, NY 10001 (Greenwich Village)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