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簡稱博州,“博爾塔拉”系蒙古語,意為“銀色的草原”。
位于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邊緣,東部與塔城地區相連,南部與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相毗鄰,北部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接壤,邊界長達380千米,有“中國西部第一門戶”之稱。全州總面積24896平方千米,轄博樂市、精河縣、溫泉縣和阿拉山口市以及賽里木湖風景名勝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五師及其所屬11個團場分布于境內。總人口48萬(含兵團農五師)。聚居著35個民族,人口超過萬人的有蒙古、漢、維吾爾、哈薩克、回等五個民族,博樂市為自治州首府和農五師師部所在地。
蒙古族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過小年和春節。農歷臘月二十三,蒙古族稱為小年。蒙古族把春節叫大年,也稱白節。正月十五日是蒙古族的麥德爾節,也是每年最盛大的廟會。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爾、哈薩克、回等民族,最盛大的節日是古爾邦節和肉孜節,維吾爾族還有卡巴克節,回族還有圣紀節。
婚俗禮儀,婚俗是少數民族的一項重要內容之一。蒙古族的婚禮儀式繁多,婚禮須經說媒、相親、定親、過禮、結婚等程序,極富民族特色。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爾、哈薩克、回等民族,男女在正式舉行婚禮之前要舉行"尼卡"儀式。這種儀式由阿訇(神職人員)主持。
傳統娛樂蒙古族的傳統娛樂活動有賽馬、摔跤、射箭等。蒙古族一向以能歌善舞著稱,凡喜慶節日、宴會,均有歌舞 博爾塔拉自治州風景
相伴。蒙古族民歌異常豐富,有《牧歌》、《習俗歌》、《諺語歌》、《思親歌》等。民歌分"長調"和"短調"兩類,彈唱時使用一種叫"托布秀兒"的彈撥樂器,發音獨特,聲調悠揚。蒙古族舞蹈久負盛名,節奏歡快,舞步輕盈。民間舞蹈以《交拉哈勒》、《巴里津開勒》、《崩崩爾腔》、《奧里克特克》和《沙吾爾登》等最具特色,深受各族人民喜愛。維吾爾族歌舞輕松愉快,自由活潑,主要是手臂和腳腿隨著音樂的節奏起舞,舞蹈姿勢沒有定式,隨意變化,"麥西來甫"是最普遍的舞蹈形式。民族樂器有十幾種,常見的"熱瓦甫"、"都他爾"和"達甫"(手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