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位于江淮之間,處于中緯度地帶,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合肥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齒”的戰略地位,常為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魏將張遼大敗孫權十萬大軍的逍遙津戰役,即發生在這里。兩千多年前,這里就已開始形成商業都會。秦、漢在此設郡縣,明、清為廬州府治,1949年定為安徽省省會。
年平均氣溫在15℃~16℃之間,極端最低氣溫-20.6℃,極端最高氣溫38℃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900-1001毫米之間。全年氣溫變化的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春溫多變、秋高氣爽、梅雨顯著、夏雨集中,總之氣候條件優越,氣候資源豐富。
合肥是北宋名臣包拯的家鄉。公元999年,包拯出生在合肥市肥東縣小包村。公元1027年,中進士,擬任建昌知縣(江西永修)。但是,包拯信奉“父母在,不遠游”,辭官不授,在家奉養雙親。公元1037年,已39歲的包公登上仁途,離家出任揚州天長知縣。公元1062年,病逝于開封,次年八月,葬于合肥東郊大興集。
包公祠位于包公讀書處---香花墩上,四面環水,始建于1066年,是國內外包公祠、包公廟的鼻祖。包公墓內斂藏著包公及其夫人、子孫的遺骨。清風閣選用各種精美雕刻描繪了包公一生中眾多膾炙人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