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北起大渡河,南至金沙江,地處東經(jīng)100°03′~103°52′,北緯26°03′~29°18′之間。幅員面積6萬多平方公里。涼山自古以來就是通往祖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通道,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遠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中央王朝就在這里設置郡縣進行管理。歷史上許多著名人物如西漢司馬遷、蜀漢諸葛亮、元世祖忽必烈、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馬可.波羅等都曾有涼山游歷、活動的記載。1935年,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北上時,在會理舉行了永垂青史的會理會議,并在冕寧與當?shù)匾妥迨最I歃血為盟。現(xiàn)在的涼山州是1978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由原西昌地區(qū)和原涼山州合并而成。
涼山自然風光秀美,自然、人文景觀遍布各地,民族民俗風情別具特色,是四川省旅游資源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有代表性的景區(qū)、景點160多個,極具觀光旅游和開發(fā)價值。現(xiàn)有瀘沽湖、邛海---螺髻山2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馬湖、彝海、龍肘山---仙人湖3個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彝海即紅軍長征時劉伯承元帥和彝族首領小葉丹結盟遺址;有美姑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及冕寧冶勒等省級自然保護區(qū);有現(xiàn)代高科技景觀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有青幽的瀘山、神奇的土林、大自然的奇觀公母山、百萬畝飛播森林,有全國唯一展示彝族歷史文化的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西昌、會理、宗教圣地靈山寺、木里大寺、以及瀘沽湖摩梭人風情,彝族獨具特色的祭事盛典、婚喪嫁娶等民俗民風,全國四大碑林之一西昌地震碑林,春秋戰(zhàn)國大石墓,博什瓦黑巖畫,大箐石刻,唐宋塔樓,明清廟宇等等。
極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資源。 涼山是一個多民族地區(qū),各民族歷史悠久,風情古樸動人。彝族、藏族、回族、布依族、傈僳族等10多個世居民族的生活習俗豐富多彩。彝家的“砣砣肉”、“桿桿酒”,藏族的酥沒茶,摩梭人的“蘇里瑪酒”別有風味;彝族“火把節(jié)”、回族“古爾邦節(jié)”、傈僳族“牛王會”、布依族“六月六”熱鬧非凡;大涼山地區(qū)的“畢摩文化”充滿魔幻色彩,彝族服飾、歌舞美輪美奐;彝家“背新娘”、摩梭人“阿注”婚姻別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