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自然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古跡眾多,民風淳樸。縣境內有聯合國“人與生物圈網”——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梵凈山—木黃省級風景名勝區”,有國家文物保護單位若干......。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集生態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等為一體,是一個高品位的綜合旅游區。印江縣城四面群山擁抱,三面臨河。山環水饒,構筑了這座美麗的小縣城。穿越縣城的印江河清澈、秀麗,兩岸步道清幽、潔凈,這里是最佳的休閑之地。自古有印江城八景之說:圣墩積雪、雙峽飛鴻、虹橋夜月、中洲牧笛、龍津漁火、白水拖蘭、金石肝肺、峨嶺翠屏。這是一座古老的縣城,從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印江建縣以來,近1300年風雨,是土司王朝的治所,是民族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里也是一塊土家族風情樂園。土家人的歌舞不斷,可以聽一曲土家長號嗩吶、看一場土家花燈、喝一碗土家米酒、跳一回土家擺手舞、探一下古老的儺文化、品一杯梵凈汞茶。文昌閣位于城西,是一座四方八棱七層,高達12丈的古塔,印江文化的象征。其前身是“澄清樓”,始建于明代嘉靖十年。嘉靖二十九年,改建此樓,更樓為閣,稱“梓潼樓”,始供神像于內,香客進香于閣。閣建不久,因故被毀。崇禎二年,由當任印江知縣史諫重修之,始名文昌閣。這是個有古老的建筑與民俗文化,山水交融的風情小城。嚴氏宗祠位于縣城振興路,建于清光緒年間,為封閉式建筑。四周圍墻,中有天井、前廳、廂房等,門窗石刻造型優美,浮雕細膩入微。這里是一個石木雕刻的博物館。嚴家在清代還出了個大書法家“嚴寅亮”,題寫“頤和園”而名振海內外。 美女跳巖縣城甲山村西的懸崖絕壁處,又名望夫石,像含悲帶淚的窈窕美女。傳說遠古之時交通不便,美女丈夫到涪州挑鹽死在途中,女子悲痛欲絕,想跳河自盡,被天帝阻攔,成了如此的姿態。烏楊古樹位于東門橋頭的河堤上,兩樹同根,一脈雙叉。它是傳說中兩姐妹的化身。另有武圣宮、依仁書院、甲山惜字塔等若干古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