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
蘭州市黃
河北岸的白塔山上,因山頭有一元代白塔而得名。白塔山山勢巍峨起伏,蟠結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勢。白塔原為紀念去
蒙古謁見成吉思汗而在
蘭州病故的一
西藏薩迦派喇嘛而建。現存白塔系明景泰年間(1450-1456年),鎮守
甘肅內監劉永成重建。清康熙54年(1715年),巡撫綽奇補舊增新,擴大寺址,起名“慈恩寺”。白塔七級八面,高約17米,下筑圓基,上著綠頂,各面雕有佛像,檐角系有鐵馬鈴。塔外通涂白漿,如白玉砌成。白塔山1958年辟為公園,總建筑面積8,000多平方米,分為三臺建筑群,依山而筑,飛檐紅柱,參差有致,各建筑以亭榭回廊相連,四通八達。山上原有象皮鼓、青銅鐘、紫荊樹,古稱“鎮山三寶”,現紫荊樹已枯死。白塔山經過多年綠化,樹高林密,曲徑通幽。公園三臺大殿內獨特的“黃河奇石館”藏石豐富,獨具風格。山下為
中山橋,二者已連為一體,成為蘭州旅游的必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