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
敦煌市西南70公里的南湖鄉西側,為漢武帝 “列四郡,據兩關”的兩關之一,是絲綢之路上通往西域南道的門戶。唐代詩人王維首“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更使陽關名揚千古。
如今陽關關城早已湮沒,僅僅是在一座紅色的砂質山峰上,殘留有被稱為“陽關耳目”的烽墩,殘高4.7米,底長寬8米。遺址周圍看不到斷垣殘壁,只有在沙丘之間暴露出的板結地面;墩
臺南側,是一片四、五公里見方的凹地,人稱“古董灘”,到處可見碎瓦殘片,讓人不由自主回憶起絲路上陣陣悠遠亙古的駝鈴。
敦煌文化娛樂活動十分豐富,每年開春時節,有民間自發組織的群眾化裝舞蹈活動,即內容龐雜、風格各異的“社火”活動;平時,有民間俗稱小戲的“眉戶”戲曲表演。 “敦煌之夏”文藝表演,是一項大型歌舞表演活動,一般于每年6-10月的每晚18:00-23:00舉行,具有濃厚的絲路文化特色。內容以莫高窟壁畫素材為原型,以敦煌舞為主題,再現了絲綢之路各民族的舞姿、服飾與音樂。
敦煌特產主要有手工地毯、彩塑、工藝駱駝、夜光杯、水晶石眼鏡、工藝字畫、敦煌臘染、古董等。敦煌的特產以甜美的瓜果和夜光杯最為有名。特色菜主要有絲路駝掌、駝峰炒五絲、油爆駝峰、安西三絕、敦煌黃面、敦煌釀皮子、手工臊子面、炸油糕等。
敦煌市至陽關有柏油馬路相通,汽車一小時可達。敦煌市汽車客運站,也有公共汽車抵南湖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