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峽谷。出了
云蒙山大門路口向左一直沿著
盤山公路走,大概走半小時就到天池峽谷了,這條路連接著兩個景區,也方便著來
云蒙山游玩的旅友們。在路上行走的時候,幾乎沒有幾輛車通行,可能這個時候來去云蒙山的游客少了,上午的游人還未下,下午的游人爬不完。在空曠寬敞的山間馬路上行走,其實也是非常愜意的事情,周圍郁郁蔥蔥,層巒疊翠,都盡收眼底。
開始爬山了,我留意了一下天池峽谷景區的山峰,海拔比不上云蒙山,看來登山觀景并不是這里的主題。來之前心里就在盤想,天池是高山湖泊的代名詞,不知這里湖泊深淺大小如何,峽谷又是怎樣的風情,現在就去一一探訪。
這一段山道并不長,通往中國革命廣播紀念長廊。這個長廊橫穿當前這座蟠龍嶺,全長兩百多米,原為北京廣播局發射臺遺址。1965年建,1971年閑置,原建時設有機槍掩體和碉堡保護,洞內播音室、加溫、通風、儲水、浴室、上下水設施齊全,并能在特殊情況確保洞內用電。由此可見當年蘇聯陳兵壓境,時刻準備戰斗的緊張氛圍。現在洞中還有當年使用的功率放大機,年久失修,留給后人回首往事,重溫歷史。
穿過陰涼、黑暗長廊,忽然豁然開朗,眼前就來到了攀巖場,這里是通往天池的必經之地。攀巖場下面很多年輕人在做拓展訓練呢,有說有笑,有打有鬧,玩的熱火朝天。東邊有一塊迎客石上書:天池峽谷,這里才算是天池峽谷的開始。
過了迎客石前方的路比較平坦,一路上也沒有多少階梯。當你看到這塊回音石時,就已經快到天池了。不過話說這回音石是比較奇怪,對著它喊了半天,也沒發覺是哪里有回音。這一段路較長,但是比較好走,還沒有開始真正爬山。
總算到了有水的地方了,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天池?定睛一看,有水自上而下流入此池,原來天池還在上面。這時已是下午陽光最盛時,好在天空多云,映襯美景的同時還能給心里一絲清涼。在走過一段石階就到天池了,正所謂望梅止渴,遠處的天池也給予了我更多的力量。在途中有一塊巨石上刻有“天池紫菲”,說的是崖邊有雪亮的小溪注入,而池面上卻紫氣騰騰,這個季節,神奇的景象是見不到了。
這就是傳說中的天池了,三面陡峭的絕壁包圍著這一潭清幽秀水,而湖面的分外明凈倒映出懸崖的陡峭。湖水貌似很深,探目看不到湖底之物,有無水怪否?峽谷之水皆匯于此,足有1000平米,水面傳來的清涼與微風交融,不僅令人心曠神怡啊,更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離開天泉繼續下山路過聞濤谷,這就是所謂“峽谷”,確實很不錯。不僅峰巒俊秀、怪石迭出,還有天池秀水映懸壁,小溪流水繞幽谷。汩汩細水再加上古藤交錯、林木參天,能充分感受山林的清幽靜雅,不禁讓人的心境也源遠流長。夏天這里一定是“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冬天一定是“千山鳥飛絕,雪徑現人蹤”。谷內還有未化之余冰,足以證明谷中清涼,下山途中又有天泉壯身,正是一身抖擻歸山下。
有一塊石頭上刻有聞濤谷的傳說:聞濤谷(古代傳名“七下井”),相傳古代在谷中打過一場伏擊戰,一名戰將七次下到谷中察看地形,因該谷四面環山,陡壁林立,形似“井”,故此傳名至今“七下井”。因谷中風聲水聲隨季節交替交換,又稱聞濤谷。”
告別聞濤谷之后又回到了迎客石處,再次穿過長廊即可回到南門處,一直西行可到景區北門,這樣就結束了今天的天池峽谷之旅。總的來說,天池峽谷還是很值得一去的,至少可以品嘗到美妙甘甜的山泉,而且整個爬山過程較為輕松,建議體能一般的驢友們選擇這里回歸自然。更多
懷柔旅游信息,請參考
懷柔旅游景點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