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位于北
京西部
門頭溝區東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寶
珠峰,周圍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馬蹄形環護,宛如在九條巨龍的擁立之下。先有潭拓寺,后有北京城,可見潭拓寺在北京的重要性,是
門頭溝旅游必去之處。潭拓寺有二寶,京郊農家院網為您介紹。
寶鍋:天王殿前有一口銅鍋,直徑1.85米、深1.1米,是和尚們炒菜所用。此鍋原在東跨院北房西次間,現在那里還有一口更大的鍋,直徑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需16個小時才能煮熟。由于鍋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關于這兩口鍋,還有“潑砂不漏米”之說,原來,鍋底有“容砂器”,隨著熬粥時的不斷攪動,砂石會沉入鍋底的凹陷處。
石魚:潭柘寺觀音殿西側有龍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魚,長1.7米、重150公斤,看似銅,實為石,擊之可發五音,傳說是南海龍宮之寶,龍王送給玉帝。后來人間大旱,玉帝送給潭柘寺消災。一夜大風雨時,石魚從天而降,掉在院中。據說石魚身上13個部位代表13個省,哪省有旱情,敲擊該省部位便可降雨。現在寺中的石魚為后來復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