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公祠在
潮州市韓江東岸
筆架山麓,為紀念韓愈而建。
韓文公祠始建于宋咸平二年(999),現有三層殿閣,下層為展覽廳,上層辟為韓愈紀念館,內有碑刻。
祠堂倚山臨水,墻壁全是水磨磚砌成,祠內分前后二進,并帶兩廊,后進升高七尺,有石階可登,正中供韓愈塑像。祠內石柱多刻對聯,四壁環立歷代碑刻四十面,詳載韓愈貶潮史跡和該祠興廢情況。回柱三門石坊上書刻著“韓文公祠”四個字,從右門入,牌坊后甬道右側,辟建近百米碑廊。從國家各級領導人和海內外知名書畫家惠贈或留題的近500幅墨寶中,選404幅,勒石鐫刻,與祠內古碑交相輝映,令千年古祠更加莊重典雅、文氣斐然。韓文公祠是一座肅穆端莊的祠宇,正殿中央塑韓愈像,兩旁塑侍從張千、李萬。祠內石柱鐫刻對聯、四壁環生歷代碑刻40面,記載著韓祠的歷史和韓愈治潮業績以及頌揚韓祠的詩文。
潮州八景之韓祠橡木:相傳當年韓愈所植的橡木,就在祠前,據宋禮部尚書王大寶《韓木贊》的描寫,橡樹形如華蓋,遮蔽屋檐,其外皮作魚鱗狀,葉細而長,葉脈凸起,作棱角狀,春夏之交開花,紅白相間,甚是美麗。潮州人崇尚韓愈,以至效祥于他手植的這棵橡木。歷代多有橡木“以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的記載。?霰彼文曇洌縊紊蓯ニ哪輳?097年)韓木花開,報捷者有3人;崇寧五年(1106年)又盛開,中舉4人;宣和六年(1124年),花開又傳中者3人。最為興盛的是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
廣東登進士10人,其中潮籍進士7人。可惜到清中期(約在乾隆末年),橡木不復存在,人們種上木棉樹代之。
小貼士:
1.登韓文公祠的“侍郎閣”可概覽潮州美景。建議先游覽“韓祠橡木”后步行游覽“湘子橋”,過橋后可游覽濱江長廊、廣濟城摟、古府城墻,從下水門街直穿而過游覽“潮州開元寺”。
2.游覽時間:40-60分鐘
交通地址:潮州市橋東東興北街
交通:3路公交車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