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鐵塔是中原文化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如擎天玉柱聳立在
開封城
東北隅,它以精湛絕妙的建筑藝術和宏偉秀麗的身姿而馳名中外。
鐵塔又名“開寶寺塔”,坐落在開封鐵塔公園內,因塔身全部以褐色琉璃瓦鑲嵌,遠看酷似鐵色,故稱為“鐵塔”。
鐵塔建于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距今已有900多年歷史,1961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鐵塔成等邊八角形,共十三層,高55.88米,底層每面闊為4.16米,向上逐層遞減。塔身遍砌花紋磚,上有飛天、麒麟、菩薩、樂伎、獅子等花紋圖案50余種,造型優美,神態生動,堪稱宋代磚雕藝術杰作。鐵塔以卓絕的建筑藝術聞名中外,其設計精巧,結構堅固,雖經地震、河患、狂風暴雨和人為的破壞,仍巍然屹立。
據史料記載,鐵塔的前身是一座木塔,八角形,十三層,高達一百二十米,僅這高度便可想見當年的雄姿了!當時這塔建在開寶寺福勝院內,故名“福勝塔”。古塔大都與佛教相關,“福勝塔”也不例外。當年此塔上安千佛萬菩薩,下奉阿育王佛舍利。木塔初成,身傾
西北,斜得厲害,世人多不解,以為是建筑失誤。設計大師喻浩說,京師地平無山而多
西北風,吹不到百年這塔身就正了。可惜,木塔從公元982年建成,到1055年(也有資料稱是1047年)就被雷擊而焚毀了。從建到毀,不足百年,未能驗證西北風的“功力”,卻給后人留下了一團不解之謎:供奉菩薩的佛塔,卻為何反遭菩薩的摧毀呢?可見,佛和菩薩以及供奉他們的寶塔,都是人造的,是人們的一廂情愿,雷電不認這個賬,誰違背它的意志,它就要打擊誰。今天看來,一根避雷針,勝燒萬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