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嚳陵位于三皇五帝之一帝嚳的建都地亳(今
河南商丘),現存的墓地為一高大丘,長200余米,寬100余米。帝嚳陵維修于西漢,在元明又經多次修復,其殿宇雄偉壯觀,松柏蒼郁,碑碣林立,廟堂內中央有一口古井,梁上繪有彩龍,彩龍映入井中,栩栩如生,相傳大旱之年求雨多有靈驗,所以被人們譽為“靈井”。
帝嚳陵前現存原有帝嚳祠、沐浴室、更衣亭、禪門等古建筑,院中有大量碑刻。漢代曾建帝嚳廟,曹植曾作《帝嚳廟贊》。宋開寶六年(973年)重建帝嚳廟。趙匡胤曾在此抽簽問卜,登基后下詔大修帝嚳陵寢。陵前有高5米,寬1.2米的石碑一通,二龍戲珠碑群,赑屃碑座,碑前有供案、香爐等設施。祭場兩側有六角龍柱石亭各一座。東石亭內樹有明嘉靖四十一年重修帝嚳祠碑,西石亭內樹有2001年重修帝嚳陵碑一通,青石板甬道。兩旁新植刺柏1.3公頃。整個陵區翠柏環繞,莊嚴而肅穆。因帝嚳之后已分化千余姓氏,所以,海內外帝嚳后裔們紛紛來此尋根祭祖,拜謁王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