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祠位于中外馳名的汨羅江畔,是中國現存紀念屈原的唯一古建筑,也是湖湘文化和中國浩瀚詩海之源頭。近日,2005中國
湖南旅游節采訪團一行探訪了這座有“中華第一祠”之稱的古祠。
據史料記載,屈原在遭到反動貴族的排斥后,被逐江南,行吟澤畔,輾轉來到了汨羅江畔,在這里度過了他最后9年的時光。玉笥山就是屈原晚年生活、寫作和投江殉國的地方。
汨羅江西10公里的玉笥山上,植被蔥蘢中掩映著一座紅墻朱檐古建筑,這便是屈子祠。據屈原紀念館館長徐蔚明介紹,該祠系磚木結構、單層單檐,有三進,中、后兩進之間有過亭,前后、左右兩側有天井。
在屈原懷沙自沉汨羅江后,當地鄉人建立祠廟,懷念這位偉大的詩人。據晉王嘉的《拾遺記》載:“楚人為之立祠,漢末猶存”。作為偉大愛國主義詩人屈原道德、文章、節義載體的屈子祠,兩千多年來幾毀幾建。現存的屈子祠是奉清乾隆皇帝之旨于1754年重建的。
穿行在莊嚴古樸的祠堂里,看到過道墻壁上鑲嵌的記錄古代重修屈子祠的歷史煙云和故事的8塊石碑,無人不會深刻感受到屈原的偉大和老百姓對他的敬仰。屈子祠曾稱屈原廟、汨羅廟、三閭廟等,最初建在屈原居住過的
南陽。雖然多次經過洪水的侵蝕和沖毀,但當地民眾始終是毀了又建,特別是先后有漢武帝、唐玄宗、宋光宗等多位皇帝下敕重建后,使得屈子祠留有較為完整的沿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