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形圍屋”位于江西南部的定南縣歷市鎮(zhèn)車步村方屋排,始建于1786年,距今已有200余年歷史。圍屋外呈方形,前寬40米,縱深33米,坐
西北朝東南,背靠虎形龍脈青山,建筑造型為昂首坐視的虎形,大門塑造成虎頭形狀,因此得名“虎形圍”。據介紹,這是當時來到定南的客家人為了保護自身以及家族的安全,設計創(chuàng)建了防守和生活實用為一體的方形城堡,圍屋四角為三層碉樓,四周外屋由河石、麻條石、青磚灰砌至頂,一層外窗由麻石條砌成,二樓以上設有炮樓、槍眼等防御設施。如今,贛南這一獨特的“虎形圍”,吸引了不少海內外游客前來觀賞,也成為研究客家文化形成發(fā)展的活化石。
圍屋建在一個典型的山間小盆地之中,四周砂山屏立,呈藏風聚水之格局。圍屋取坐西北朝東南之向,背靠虎形山脈,面朝天際輪廓秀美的
筆架山,門前清澈見底的小溪環(huán)繞,加上周圍百畝良田的映襯,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幅層次豐富的山水田園畫卷。
圍屋設計者從“風水”的角度,觀察地形,認為此地現青龍昂首之勢,后山宛如臥虎,從而把這個方家圍屋設計成一所虎形圍屋。圍屋的大門是虎嘴,邊上加兩個圓形窗戶,表示虎眼,正立兩側的炮樓是虎爪,圍屋的后面只設一座炮樓,是虎的尾巴。整個虎形圍建造形成一個虎的整體,而且將圍屋背后虎形山的虎頭位置。使虎形圍與背后的青山也連成一個虎的造型,可謂匠心獨具。或許是虎形山啟發(fā)了靈感,也許是考慮虎的造型可以作為鎮(zhèn)宅的神祇 。虎之威,其勢不可侵凌,虎也是一種文化符號,斑斕多彩,有動感美、神奇美,也為百獸之王,成為人們所崇奉的神明。當年的主人選擇這樣的一個造型,至今仍然是一個惟一。 據有的專家考證,這種虎形圍,在江西省內實屬罕見,具有寶貴的文物價值。
虎形圍由于受地理環(huán)境的限制,圍屋的朝向只能依就后龍山布局。但如此一來,圍屋中軸線朝向的遠山景觀并不十分完美,為此,圍屋的設計師在建造大門時將大門的軸線與外墻的重線正對筆架山的主峰,再加上“日燦庭輝”的門楣予以點綴,形成完美的景觀效果。 也許是肖像虎形過于雄威,有重武輕文之嫌,圍屋的主人在若干年后,按照風水“文風”的理念,又加建了一座院門,將院門朝向
東方。一則取門楣上自銘的“常臨光耀”之意,二則使院門的軸線朝向了遠方視野中的最高峰,期望人
文昌盛。
方屋排的虎形圍因出了一位稍有名氣的文人方其道,又增加了它的文化色彩。方其道1893年出生于江西定南,先后就讀于江西陸軍小學、
湖北武昌陸軍預備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因偷看進步報紙被學校除名,后畢業(yè)于江西省立法政專門學校法律科。早年擔任過《大江報》記者,后任《中庸報》經理期間,住在
南昌毛家園47號劉和珍家,與魯迅《紀念劉和珍君》里的主人公、“三一八慘案”遇害烈士劉和珍相識訂婚,并資助其上大學,產生了一段沒有結局的愛情故事。劉和珍號素予,祖籍
安徽合肥,出生于江西
南昌。就讀于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外文系。1926年3月18日,組織女師大學生參加北京人民反對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的抗議集會和游行示威,被段祺瑞反動政府殺害,遇害時年僅二十二歲。劉和珍遇難,方其道痛悼:“生未同衾,死難同穴,勞燕惜分飛,六載訂婚成一夢;內除國賊,外抗強權,疆場共有約,白宮濺血泣黃泉。”其人的非庸常之輩,由此可窺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