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繼續參觀古典主義作家彼埃爾·高乃依的故居,我們順著狹窄的木樓梯,直接登上二樓,踏進高乃依的“書房”。
中國國旅的導游也認為,田園居不大,高乃依兒女成群,作家能在此有一間寬敞的書房的可能性很小。目前的布置取其紀念意義。正中一張18世紀很有氣魄的大書桌,制作精細。我很喜歡
歐洲的這種書桌和家具,看起來非常大氣,而且結實耐用,用個幾百年都可以,不像我家現在用的家具,一不小心就會破損。
女館長從鎖著的玻璃展柜里取出一件珍貴的真跡:高乃依用詩體翻譯的拉丁文宗教著作《耶穌基督仿行錄》,高乃依除悲喜劇外,寫過不少宗教著作,《耶穌基督仿行錄》為譯者贏得了巨大的聲譽。用小牛皮封面精裝的1658年版的厚冊,五百余頁。高乃依對自己的譯文經過仔細校閱和修改。看到《熙德》的作者如此認真地修改自己的譯詩,我是很受感動的。
隔壁是“飯廳”。19世紀建館時,主事人為故居“主人”隨意布置了這間“飯廳”。1983年大修時,發現“飯廳”里的木梁特別黑,猜想到此室當年正是廚房。“飯廳”里沒有布置一套假的廚房用具,只是陳列作家的家譜、房產契約之類。
下一間是“臥室”,和高乃依同時代的一位
英國作家說過,高乃依創作時如缺乏靈感,就上床鉆入一堆被子,于是文思便暢通了。橡木床是18世紀仿17世紀式樣的作品。屋角的陳列柜里才有真正的高乃依遺物:皮鞋上的銅搭扣。這是一位收藏家的贈品。
走出紀念館,我在想:古往今來,不少學術上有建樹的大師,在現實生活里只是平平常常的公民而已。根據中國國旅的資料介紹,高乃依是魯昂的律師,訥訥不善言談,靦腆不善交際。但在高乃依的悲劇中,主人公富有社會政治理想,發表宏論時滔滔不絕。高乃依在作品中實現了自己在生活里未能實現的抱負。幸好魯昂出了一個平庸的律師,否則
法國文學中會失去一個悲劇大師。更多歐洲
法國旅游報價,
西歐法國旅游多少錢,歡迎登陸北京
旅行社出國旅游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