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1861—1869年的
柏林市政廳大樓,是由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魏澤曼(Waesemann)設計的,大致仿照
意大利北部文藝復興時期的市政廳,帶有97米高的塔樓,象征著在普魯士帝制之后城市公民自信的精神。由于建筑使用了大量紅磚,由此而獲得了“紅色市政廳”之名。冷戰時期,紅色市政廳成為東
柏林市政廳,自1991年起,這里再次成為柏林市長的辦公地。在市政廳二樓欄桿處,有36個硬陶土板組成的歷史大事記石刻碑,記錄了柏林從十二世紀到1871年帝國成立間的歷史。
德國統一后,柏林市長搬到這里辦公。在市政廳前有一個由Fritz Kremer制作的雕塑,象征著柏林人重建他們的城市。
市政廳在二戰時被嚴重毀壞,重建工作在1951-58年展開,并且它也成為東柏林的政府官邸,而西柏林選擇了舍訥貝格市政廳。德國統一后,柏林市長搬到這里辦公。在市政廳前有一個由Fritz Kremer制作的雕塑,象征著柏林人重建他們的城市。
交通:
公交148路
地鐵Alexanderplatz U 2, 5, 8
火車城市火車 Alexanderplatz S 5, 7, 9,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