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莊園位于
山東省惠民縣魏集鎮,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旅游景區,與
煙臺牟氏莊園、
四川劉文彩莊園并稱為“中國三大莊園”,是國內現存唯一的城堡式莊園。魏氏家族是魯北地區著名的望族,有六代二十余人曾在朝中做官,最高至正二品。在魏集村周圍擁有三千多畝良田,并在華北地區開設多家錢莊、當鋪,曾用“協和”、“協增”為商號,是集官僚、地主、商人三位一體的名門望族。
魏氏莊園由樹德堂、徙義堂、福壽堂三組建筑組成,建于清代,規模宏大,建筑精良,占地面積32543平方米,現有房屋近百間,距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其中樹德堂最具特色,是清代武定府同知魏
肇慶的私人宅邸,建于清光緒十六至十九年(公元1890-1893年),由宮廷營造社大師設計,經許多能工巧匠精心施工而成。莊園坐西朝東,氣勢恢宏,由住宅、廣場、池塘、花園及祠堂構成。其特點是將軍事防御功能的城垣建筑與中國傳統的北京四合院式民居融為一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建筑風格。
城堡式住宅是莊園建筑群的主體,城垣建筑平面為矩形,沿用了中國古代城墻的建筑模式和特點,建有城門、城門樓、馬面,還創造性的增設了突出墻體的碉堡。城墻高10米,頂部寬1.5米,設垛口、女兒墻;城墻內壁四周設13個供武裝人員對外射擊的壁龕;北部城墻女兒墻為鋸齒狀,最窄處僅容一人行走,體現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軍事防御思想。因其濃郁的軍事防御色彩,并將城垣建筑運用于傳統民居之中,所以是孫子兵法在民居中應用的典范。
內宅部分是莊園建筑群的核心,按清代《工部工程則例》設計施工,各單體建筑依縱軸線排列,形成了各自獨立的單元。其間用儀門、備弄、暗道相通,還將北方四合院建筑藝術與南方閣樓建筑藝術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既承襲了北方建筑的對稱、嚴謹、雄厚之風,又體現了南方建筑空間布局靈活多變之勢。莊園設有磨坊院,并在磨坊院內地下埋有大量煤炭,儲備大宗糧油。如遇戰爭或災荒連年,城門關閉三年,不靠外援,仍有吃、有穿、有用的,體現了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經濟形態。徙義堂與福壽堂做工精細,風格亦各有千秋,也帶有明顯的地域色彩。
魏氏莊園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體現了高超的建筑藝術與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隨著近年維修、開發力度的加大,內部陳列的充實,力求讓莊園恢復其往日風彩,成為人們感受魯北民俗文化絢麗多彩的好場所。
交通:
自駕線路
1、
濟南——國道220線(過濟陽市)——沿國道220線往
濱州方向走約60公里——
濱州胡集收費站——往南5公里即到魏氏莊園。
2、濱州——濱博高速——濱州出口下——國道220線往西走大約20公里——到濱州胡集收費站——往南5公里即到魏氏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