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文殊菩薩造福百姓,將佛塔置于海眼上,鎮住了泛濫的海水;后人在此建了寺院,稱為鎮海寺,是
五臺山“黃廟十大寺”之一。寺內有十五世章嘉活佛墓塔;章嘉活佛其地位僅次于達賴活佛、班禪活佛。
寺院坐落在“二龍戲珠”的風水寶地,左右兩側環繞的山峰,猶如兩條飛龍落下河谷,拱背彎腰,騰挪圍抱;寺院建筑在兩山合抱的一個石山嘴上,宛若一顆二龍嬉戲的寶珠。
鎮海寺有殿堂樓房100間。該寺的主要建筑是一進重大殿,天王殿內兩壁有四大天王,正中供彌勒佛;中殿內有三尊坐佛,背后飾有“靈光”,一色金身;后殿內正中有文殊菩薩坐臥獅塑像,前側又有三尊金身坐像。從中殿西側的小門穿過去有一套院,院內有乾隆51年建造的15世章嘉活佛墓塔。在長7.9米、寬7米、高1.3米的平臺上,立有高9米多、狀如藻瓶的石塔。塔基八角,每角塑有大力士,基座八面雕有人物圖,并著彩。塔腹正中雕有三尊坐佛,另外圍有八尊站像。圓腹之上,立有層層內縮的尖頂。這座塔的造型別致,雕刻精細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