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渡黃河風景區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是一座規模宏大,結構新穎的集灌溉、旅游為一體的旅游勝地。七十年代這里修建了大禹渡電灌站,分兩級揚水,提水為八個流量,總揚程為214米。河岸的抽水泵房,能夠根據水位漲落升降而上下滑動。電灌站于1979年對外開放,當時主要以三大宏偉工程而著稱:一是一級站采用移動式泵車抽水,安全、可靠、方便、創造了黃河上抽水的先例;二是一級站和二級站之間建筑了兩廂四萬立方米的沉沙池,黃河水在此一改渾濁的容顏,使泥沙排入黃河,清水抽上去澆灌良田,受益面積為28.6萬畝,令人贊嘆;三是二級站一次揚高193.2米,在國內農業灌溉中首屈一指,十分壯觀。
大禹渡黃河風景區——千年神柏,神柏位于二級揚水站管道頂端,雄姿偉岸,是大禹渡黃河風景區的標志。樹高14.6米,胸徑1.53米,腰圍5米之許,投影面積273平方米。枝繁葉茂,郁郁蔥蔥,傳說古時大禹治水曾在此拴馬、憩息,故被人們稱為“神柏”。在神柏下翹首遠望,滾滾黃水迎面撲來,游船往來蕩漾,詩情畫意躍然大河之上。
大禹渡黃河風景區——大禹像,大禹像雕像置于望岳亭東的平臺上,整個像高12.23米,用中條山青石175方拼雕而成。望岳亭位于沉沙池東南方,為仿古建筑,六角玲瓏,拱式在花板上龍鳳相戲,舉目西眺,華樂在望,故取名“望岳亭”。 風動亭仿傘狀,全部采用10毫米厚的鐵板制作,中心采用軸承技術,遇風轉動,這時與其它亭子完全不同的奇思巧構。在這里的山谷摩崖上刻有“舟于此,出水得”六個大字。由于船只往來于黃河兩岸,使大禹渡黃河風景區更富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