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城古鎮,位于犍為縣
東北部,距
樂山市 60公里。古鎮主街涼廳街俗稱“船形街”,始建于明代崇楨元年( 1628年)。時至今日,這條幸存下來的老街仍保留著部分明清時代老
四川文化的人文風貌。
1983年在
廣州國際貿易交流會上,四川省西南建筑設計院展出了空中俯拍到的羅城“船形街”圖形,結果該圖形在投標中被
澳大利亞參會方選中,雙方于當年四月草簽了協議。不久,由
日本、
泰國、
香港等 8個國家和地區投資者組成的
澳大利亞“中國城股份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亞
墨爾本市 24公里處的洛克斯市,開始投資建設以羅城“船形街”為母本的“中國城”,該城占地 9公頃,建筑面積約 3萬平方米。今年 3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官員對羅城進行了考察。
成都南郊的石羊場客運站,每天有數班發往羅城的客車。
在鋼筋混凝土已經砌平了絕大多數地方間差別的中國,羅城并不是一個一下子就能把人吸引住的地方。由于主要街道上的主流建筑是一大堆毫無特色可言的
馬賽克式四方盒建筑,至少從表面上看,這座被許多人描述為“老四川文化扛鼎之作”的古鎮和周圍千篇一律的集鎮已沒有多少不同。倒是一路上路邊那些粗大如桶的赤鐵管道引起了我的注意,開始時,我以為這是一些水管或油管,后來到羅城一打聽,才知道是輸送鹽水的管道——羅城的兩大經濟支柱為黑煤、白鹽,產自鹽礦的鹽水通過鐵管被運往幾十里外的五通橋鎮,再由那里的鹽水處理廠制作成固態井鹽銷往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