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郊七十多公里處房山區境內的白帶山(又稱石經山)西南麓。云居寺歷史悠久,保留著數量眾多的唐遼時期的石、磚塔和距云居寺1公里石經山雷音洞中出土的佛祖肉身舍利,景區內除了八進主殿外還開設了“三經展陳”、文物收藏、佛教文化等十二大專題展覽。其中,尤以中國文化遺產中的稀世瑰寶石刻佛教大藏經著稱于世,其歷史之久,工程之大,刊刻之宏偉,被譽為“佛教圣地,石經長城”。
云居寺是佛教經籍薈萃之地,寺內珍藏著石經、紙經、木版經號稱“三絕”。“石刻佛教大藏經”始刻于隋大業年間,僧人靜琬等為維護正法刻經于石。刻經事業歷經隋、唐、遼、金、元、明、六個朝代,這樣大規模刊刻,歷史這樣長久,確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見的壯舉,堪與文明寰宇的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相媲美,是世上稀有而珍貴的文化遺產。被譽為“北京的敦煌”、“世界之最”。
云居寺珍藏著著明代紙經22000余卷,為明代刻印本和手抄本。包括明南藏、明北藏、單刻佛經和藏文經卷等,其中,手抄本最早的書寫于1540年,這些抄本是寶貴的佛教文物;是我國僅有的明版經卷,有極寶貴的學術價值和文物價值。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為國內各大名寺所罕見。寺中設有“舌血真經館”,展出紙經真品百余件。云居寺還保存著《龍藏》經板。據專家考證,現在世界上保存比較完整的木刻大藏經只有兩部。一部是《龍藏》也叫“清藏”又稱為《乾隆版大藏經》,是清代由皇室下令刊刻出版的一部佛教典籍叢書,它是中國現存唯一一部木刻漢文大藏經;另外一部是《高麗藏》,保存在韓國伽耶山海印寺。《龍藏》經板集書法的立體化和金石化于一體,刀法謹嚴,書法剛健。用細紋手法雕刻的《說法圖》和龍牌等,古樸圓潤、卓然酣暢的刀筆,刻出了如來的莊嚴慈祥,菩薩的持重威嚴。由于經版選材考究、雕造技藝精良,所以這些經板雖歷時260 多年,還是墨跡光亮,刀口鋒棱猶存。寺內開設了《龍藏》木經館,以圖文并貌的形式展出木經珍品60塊,觀眾不僅能通過展覽了解木經刊刻、收藏、印刷、流通的全過程,還可親自參與木經刷印,帶福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