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從
日喀則往薩迦的路上,有一個號稱
西藏文庫的納唐寺,距離
日喀則只有二十公里,它的規模雖沒有扎什倫布寺那么宏偉浩大,歷史卻比扎什倫布寺長四百多年。
納唐寺的建造歷史,也不免充滿著離奇神秘的故事。據說孟加拉高僧阿底峽入藏途中,來到納唐這個地方。他見到此地殊勝,是天上十天尊者曾經駐足的地方,當然是吉祥無比,將來定然能造寺弘揚佛法,便把他的意見象命令一樣,向佛教徒們傳達,于是,這些徒子徒孫,便永遠銘記心上。
不久,噶當派高僧冬頓洛佳扎于公元一○三三年,在這里創建了納唐寺。
納唐寺建成以后,前后有不少有名僧人到這里來講經傳法,如八思巴·洛追堅參的主師欽木·朗嘎扎曾住在這里;一世達賴喇嘛根敦主巴也曾在這里受戒,并學佛法,長達十七年,以且建了扎什倫布寺,才搬到日喀則城去。
納唐寺的最大作用和貢獻,在于這個寺的印經院。
公元一七三○年,當時西藏地方政府噶倫兼管后藏事務的頗羅鼐,為了搶救和發揚西藏古籍及經書,主持創建了這個印經院。這個巨大的印經院,修建了二十多年。為完成這一浩大工程,頗羅鼐下令全藏人民,應支差服役,建設印經院;同時,又調集全藏書法家和刻工、畫師,并結集了一批青年學習刻板技術。經過相當長時期的努力,納唐寺的印經院刻成和印制出大量藏文巨著,如大藏經《甘珠爾》一百零八部,佛經疏注的《丹珠爾》二百一十五部,都是完整的精刻。經板上面除文字以外,還有套色畫板,此外,又如《釋迦百行傳》等許多有名巨著,都是出自這個印經院。直到解放后,納唐寺的印經院經板,仍然堆積如山。納唐印經院在印經事業上,比德格和
拉薩布達拉宮的印經院,規模和貢獻都大。同時,納唐印經院也在印經實踐中,培養了一大批藏族刻印工匠,這對繼承和發展西藏的印刷和文化事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納唐寺雖然在十年動亂中遭到破壞,而且現在先進的印刷技術可以用更高的效率印刷藏文古籍經典。然而,用歷史的眼光看,納唐印經院作為西藏的一個文庫,是不能不提到的。
地址:西藏日喀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