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
羅馬求學,這一年來經常思念家鄉,好在經常和當地的
中國國旅旅行社導游一起喝酒,通過聊天來排解憂愁。每每看到
出國旅游的游客興高采烈的樣子,我卻很無奈,讓誰在異國他鄉呆上一年,都無法這樣興奮了。
三月殘花落復開,羅馬的鳥兒喲,讓我細細的端詳你吧,你在哪兒呀?透過旖旎,婆娑的柳絲,我終于看清楚了,在高高的柳梢上,兩只羽毛豐厚,斑駁爛熳的啼鵑,正距著枝頭,對著蔚藍的天,輕快地引吭高歌呢。“嘎嘎嘎咕——”“嘎嘎嘎咕——”,再沒有比這啼聲更牽動情懷的了。
我整個胸襟,都回蕩著這幽揚的鵑聲,我整個心靈,都紫繞著這迷人的鵑聲……哦哦!靜靜地聽吧,聽吧,仿佛十多年沒享受這動人心弦的啼聲了……聽著,聽著,我的心好象插上了翅膀,一會幾飛到故鄉的山間,一會兒又飛到故鄉的河畔。
在羅馬,最快活是棗兒成熟的日子,在這個時候,棗樹下的孩子們總是閃著覬覦的眼睛,仰望著紫紅色的棗兒,真格有些饞涎欲滴了。不過,這樣的日子不長,大人們就操著長桿,向高舉在枝頭的棗幾揮來舞去,隨著長桿的噼噼啪啪聲,棗樹下有如紅雨霏霏,嘩嘩嘩地下,一顆顆的珍珠,一粒粒的瑪瑙,遍地飛滾,流了一地。這時候,孩子們便一邊往筐里拾著,一邊挑最大最紅的吃個夠。這一切,是多么逗情呀,是多么痛快呀,又是多么令人難忘呀!
時光易逝,金色的童年過去了。那一串串的熏棗,一籃籃的焦棗,一碗碗的蜜棗……詠成了棗林洼的特殊情味,特殊詩意,使人感到格外親切,格外珍貴。
羅馬的棗樹是多情的,掛在枝頭上的紫紅色棗兒更是多多的,直到今天,每當我見到棗,總難免滋生感情。那一個個棗的場景,仿佛是在記憶里攝下了感情的影片,只要在什么地方見到棗,那感情的影片便一幕幕放映出來,那么清晰,那么逼真,那么令人蕩氣回腸。
家鄉的山水田園,戰友的音容笑貌,倏然間一一兜上心頭,眼里又汪起一泡淚水,心頭又涌起幾分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