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最早發現的地點是第6地點,是
瑞典科學家安特生于1918年發現的。1921年安特生、
美國古生物學家格蘭階和
奧地利古生物學家斯丹斯基,發現了周口店第l地點,同年發現了周口店第2地點。1927年步達生將周口店發現的三枚人的牙齒正式命名為中國猿人北京種,這一年是周口店正式遺址開始發掘,中國地質學家李捷參加發掘工作,并發現了周口店第3和第4地點,
瑞典古生物學家步林也是新地點的發現者,1929年裴文中發現了第5、7、8地點,找到了“北京人”第一個頭蓋骨。同年將已發現的地點,以“北京人”遺址為第1地點,其余的依序編號及至第9地點。在20號地點以前,包括山頂洞,或為裴文中領導下或為賈蘭坡領導下發現的。第20至24地點是在賈蘭坡領導下找到的。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北京人”遺址位于周口店村西。有兩座東西并列的山丘,東邊的一座有一個大山洞,俗稱猿人洞,1929年后,叫周口店第一地點,東西長約140米,中部最寬處約20米。
“北京人”在周口店居住的時間,大約從距今60多萬年開始,一直到距今20多萬年;“北京人”文化早期從距今60多萬年到距今40多萬年前,中期為距今40—30萬年,晚期為距今30到20多萬年前。
周口店第1地點從1921年發現和發掘起,已下挖了40多米。宛如一口深井。已挖堆積還不到全洞堆積物的一半。
“北京人”化石從第ll層至第3層均有發現,共出土骨頭6具、頭骨碎片12件、下頜骨15件、牙齒157枚、股骨7件、脛骨1件、肱骨3件、鎖骨和月骨各1件以及一些頭骨和面骨破片
。這些“北京人”遺骨分屬40多個體。但絕大多數人化石,在珍珠港事變前后,下落不明。現存的第1地點的人化石,保存在我國的有7枚牙齒、1段肱骨、脛骨1段、頂骨和枕骨各1件以及一具保存完好的下頜骨;1927年以前發現的三枚牙齒則在瑞典,由早期周口店工作的步林保管著。
在周口店第l地點發現用火遺跡,把人類用火的歷史提前了幾十萬年。包括五個灰燼層、兩處保存很好的灰堆遺存,燒骨則見于有人類活動的各層,此外,還發現燒過的樸樹子、燒石和燒土塊,甚至個別石器有烤灼的痕跡。對用火遺跡的研究,可知“北京人”不僅懂得用火,而且有控制火和保存火種的能力。燒火的燃料主要是草本植物,也用樹枝和鮮骨作薪。
石器是“北京人”文化的主要代表,“北京人”創造了三種不同的打片方法,主要用砸擊法,生產出長20一30毫米的小石片;常見長度為20—40毫米;工具分兩大類,第一類包括錘擊石錘、砸擊石錘和石鉆,第二類有刮削器、尖狀器、砍砸器、雕刻器、石錐和球形器。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因本世紀二十年代出土了較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聞名于世,尤其是1929年發現了第一具北京人頭蓋骨,從而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成為古人類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到目前為止,出土的人類化石包括6件頭蓋骨、15件下頜骨、157枚牙齒及大量骨骼碎塊,代表約40個北京猿人個體。為研究人類早期的生物學演化及早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實物依據。
根據對文化沉積物的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萬年至20萬年之間。北京人的平均腦量達1088毫升(現代人腦量為1400),據推算北京人身高為156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屬石器時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為錘擊法,其次為砸擊法,偶見砧擊法。北京人還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類,并能捕獵大型動物。北京人的壽命較短,據統計,68.2%死于14歲前,超過50歲的不足4.5%。
七七事變后,周口店被日軍占領,發掘人員被殺,裴文中和賈蘭坡的辦公室被搗毀,發掘工作終止。抗日戰爭時期,已發掘出的六個較完整的頭蓋骨存放于美國開辦的北京協和醫學院內,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中美雙方計劃將其轉運美國,以防其落入
日本手中。途中頭蓋骨失蹤,至今下落不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后,又對周口店遺址進行了發掘,發現了大量灰燼堆積層,證明北京人已會用火。1953年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附近建成了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對公眾開放。
在龍骨山頂部于1930年發掘出生活于2萬年前后的古人類化石,并命名為“山頂洞人”。1973年又發現介于二者年代之間的“新洞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續和發展。
地址:北京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
交通路線
公交
1、646路:前門至良鄉西門,換乘38路中巴至直達周口店遺址。 2、616路:北
京西站南廣場至良鄉西門,換乘38路中巴至直達周口店遺址。 3、971路:趙公口至良鄉西門,換乘38路中巴至周口店遺址。
自駕
京
港澳高速(原京石高速)——閻村出口下高速——京周公路直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