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環境
海南省,簡稱瓊。位于中國的最南端,地處北緯03°20′~20°18′,東經107°10′,~119°10′,全省包括
海南島和中沙、
西沙、南沙群島及其周圍廣闊的海域。是中國最大的海洋省,最小的陸地省。所屬海域面積200多萬平方公里,占全國海洋面積的1/3;所屬陸地面積3.4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島面積3.39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于
臺灣島的第二大島。
海南島北與
廣東雷州半島相隔的瓊州海峽寬約18海里,是海南島與大陸之間的"海上走廊"。西臨北部灣,與
越南民主共和國相對,從
海口市至
越南海防市約220海里。東面和南面為南海及西太平洋,從島南的
榆林港至
菲律賓的
馬尼拉市航程約650海里。
海南省地處熱帶,屬熱帶季風氣候。全島中部地區氣溫較低,西南部較高,年均氣溫23.8℃,1月份平均氣溫17.2℃,7月份平均氣溫28.4℃,可謂夏無酷夏,冬無嚴寒。海南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500~2000毫米。年平均
日照1750~2700小時,干濕季分明,光、熱資源充足。
(二)自然資源
熱帶作物資源。
海南島土地面積約占全國熱帶土地面積的42.5%,非常適宜發展熱帶高效農業,又由于海南冬季較暖,是我國冬季發展反季節瓜菜的天然大棚。島內除種植水稻、小麥、玉米、高梁、甘蔗、花生、芝麻、麻類、茶等糧食和經濟作物外,還有橡膠、檳榔、咖啡、油棕、胡椒、劍麻、可可、香芋、腰果等熱帶作物,橡膠種植面積占全國的70%以上,并盛產菠蘿、龍眼、荔枝、椰子、香蕉、芒果、楊桃、菠蘿蜜、紅毛丹等熱帶水果和100多種蔬菜。
生物資源。
海南是熱帶雨林、熱帶季風雨林的原生地,森林覆蓋率達25%以上。植被生長快,植物種類繁多,有維管束植物4000多種,約占全國總數的1/7,其中630多種為海南所特有,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種有20多種。在1400多種針闊葉樹中,喬木達800種,其中458種被列為國家的商品材;藥用植物約2000種,占全國的40%,載入藥典的有500種。最著名的四大南藥是:檳榔、益智、砂仁、巴戟;海南有野生動物516種,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珍貴動物的有黑冠長臂猿、坡鹿、水鹿、獼猴、黑熊、云豹等。
海洋資源
海南省海岸線長1811公里,沿海有天然港灣68個,水深200米以內的近海大陸架漁場面積達22.5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發展熱帶海洋漁業的理想之地。海洋水產在800種以上,魚類600多種,主要經濟魚類有金槍魚、海鰻、帶魚、大黃魚等40多種。可供人工養殖的淺海灘涂約2.5萬多公頃,養殖了石花菜、沙蒿、珍珠貝、牡蠣、對蝦、藻類等多種水產。海南還具有理想的天然鹽場,全省共有鹽田面積5000公頃,年產原鹽27萬多噸。
礦產資源
海南島已探明的礦物59種,其中有開采價值的36種,有金、銀、銅、鐵、鉛、錫、鋁、鎳、錳、鈦、鋯英石、水晶石、
大理石、石墨等等。其中
亞洲最大的富鐵礦在海南石碌,石碌鐵礦的儲量約占全國富鐵礦儲量的70%,品位居全國第一;海南近海海域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分布著3個新生代沉積盆地,北部灣、鶯歌海和瓊東南盆地面積達12萬平方公里,鶯歌海盆地崖13-1天然氣田,已探明儲量1040億立方米,可采量為700億立方米。
旅游資源
海南空氣清新、陽光充足、植被常綠、金色的沙灘,四季清澈溫暖的海水等獨特而豐富的旅游資源不僅在國內名列首位,而且在國際上亦居前列。
天涯海角、大東海、東郊椰林、南灣猴島、亞龍灣、鹿回頭、南天一柱為中外賓客神往。熱帶原始森林、
五指山區黎苗風情、熱帶作物及田園風光、海瑞墓、東坡書院令游人流連忘返。海南冬無嚴寒,更是避寒療養的佳地。
(三)人口及民族
海南省是多民族聚居地,現有常住人口714萬人,共有37個民族、漢族、黎族、苗族、回族是世居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達124萬人,黎族占114萬人,是我國黎族僅有的分布地區。海南又是我國著名的僑鄉之一,居住著歸人僑和僑眷100多萬人。祖籍海南散居在世界各地的僑胞、外籍華人和旅居在
港澳的同胞約2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