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螺寺始建于東晉,擴建于盛唐,為十方常住寺,是我國北方最大的佛教叢林和超凡脫俗的凈土佛國,千余年來在佛教界享有極高的地位。我國佛教凈土宗的最后兩代祖師——第十二代祖師際醒大師、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均與本寺有緣。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紅螺”之說。
紅螺寺背靠紅螺山,前照紅螺湖,在山環水抱之中,寺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布局嚴謹,氣勢雄偉。寺周林壑蔭蔽,藏風聚氣,古樸幽靜;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浸潤,奇妙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成就了紅螺山紅螺寺為一方完美殊勝、絕塵脫俗的“凈土佛國”。
紅螺山一山雙峰,西峰海拔812.9米,東峰海拔811.9米。雄偉的紅螺山是紅螺寺的一道天然屏障,在紅螺寺周圍形成了一個冬暖夏涼、空氣濕潤的小氣候環境:山川靈氣,造就了紅螺山紅螺寺景區內異卉佳葩、奇樹珍果的園林美景, “御竹林”、“千年雌雄銀杏樹”、“紫藤寄松”三絕景遠近聞名。
紅螺山紅螺寺景區現已形成了三個“佛教文化區”和兩個“觀景區”的旅游觀光格局:即紅螺寺、觀音寺、大佛五百羅漢園佛教文化區和紅螺山、青龍山觀景區。紅螺山紅螺寺景區四季常青、花開不斷。在這里“春看花、夏避暑、秋觀葉、冬賞歲寒三友——松、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