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又稱介山,在介休城東南20公里處,山勢陡峭,多懸崖絕壁,蒼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優(yōu)美,是省級風景名勝區(qū)。
綿山的景觀很多,有白云庵、光巖寺、云中寺、地藏殿、世姑廟、龍王廟、柏龍、說法臺、棋盤石、五龍墓、舍身崖等。還有直徑1米的鐵鍋水,水從崖壁流入,滿而不溢,掬而飲之,味甚甘甜,叫做“一鍋泉”。泉之南有一“之”字形石級,行500米,即達溝底深谷,又有“石洞水”與周圍的青山怪石、奇樹山花相映成趣,使人賞心悅目。山上文物古跡頗多,俗稱“九里十八彎,二十四座諸天小廟,各處羅列”。游
綿山可從介休南行20多公里到綿山山麓的興地村,參觀第一景點回鑾寺古剎。回鑾寺是由于唐太宗欲登山禮佛未成,至此回鑾,故名。主建筑有山門、過殿、大殿,兩側(cè)對稱布局。殿闊五間,用減柱造,結(jié)構(gòu)簡潔。存元明清歷代石碑17通,記錄著寺院的興衰。
院內(nèi)古松、龍槐、杉楸等樹木蔥蘢,形似傘蓋,給古剎增添了勃勃生機。離寺南行1.5公里,登山2.5公里到龍頭寺后,沿山腰間小路曲折而行入綿山腹地。。前有乳房似的石峰,答薛茸結(jié),泉水垂滴于下面石池中,水質(zhì)清涼透明,沁人心脾,這就是“峰乳泉”,俗稱“母奶頭”。過棧道到小須彌、中巖寺,可見白云洞內(nèi)涌出云團,變幻莫測,令人驚嘆。復行2.5公里,過“鹿橋”、“兔橋”,再攀127級石階便是綿山中心抱佛巖。山巖上部突出,下部凹回如穹窿,猶如兩手抱腹,且腹中空空。后在巖中建寺,稱抱佛寺,即云峰寺,有殿宇20余間,為初唐遺物。殿中有“空王佛”田志超等塑像,都深嵌在巖壁石窟中的佛龕內(nèi)。
登高處眺望,遠處莽莽蒼蒼,群峰擁翠,延續(xù)不絕。而巖前面臨深谷,兩側(cè)山峰相望,煙寺相依,給人以啟迪。以抱佛巖為中心,向東行百米有鐵索嶺,鐵索從崖頂垂下,可攀援而上到達山巔,上有銀空洞、竹林寺、鐵瓦寺、摩斯塔等景點;朝
西北下行5公里有李姑巖,相傳是唐太宗御妹出家修煉處;沿南下石級到斷巖邊,下云梯可到棋盤洞,洞內(nèi)有唐代佛像、古碑、名人題刻。賀知章有題記百余字,盛贊了綿山的奇險,引游人矚目。
風味美食:綿山特色系列菜肴如“奏王宴”“介公宴”“回鑾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