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意大利的國土中有兩個很著名的國中國
圣馬力諾和
梵蒂岡,
梵蒂岡是舉世聞名的教皇國。因此
意大利的宗教文化很厚重,凡是去過意大利的人都會被她那種說不出的積淀所折服。在文章的開始,我先講一下他們的宗教禁忌,在意大利90%的人都信仰天主教,他們的宗教信仰給人一種根深蒂固的感覺,在他們的眼中褻瀆宗教的任何行為都是一種犯罪。所以如果你在教堂等宗教場所一定不要大聲說話,不要隨便拍照。同時要表現出充分的虔誠。除此,意大利還有許多其他的風俗跟禁忌,在意大利女士是要被充分的尊重的,這種觀念體現在意大利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譬如吃飯時女士要先動刀叉后,男士才可以動。出門時女士要優先。
意大利人還有些不好的小習慣,在他們的眼中遲到是習以為常。通常情況下人們遲到20分鐘是很正常的,這點你在旅行時也要有所準備。在數字方面,意大利人特別討厭13這個數字,所以無論在酒店、街道還是其他一些需要數字排列的地方,你都不會看到數字13。在禮物上,意大利人最忌諱手絹,他們認為那是不祥之物,這一點在送禮物時要切記。在消費時,我要提醒你的是意大利人有收小費的習慣,通常你在結賬時他們會把小費包含在其中,因此你在結賬時如果發現賬實不符,不要大驚小怪。酒店提供的電壓為127v或220v,如果想給自己隨聲攜帶電器充電的話,一定要實現觀察好,避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出入境物品攜帶方面,意大利政府規定在一定數額內是免稅的,具體的數額規定在入境時會有相應的告示。在攜帶外幣數額上,意大利政府的規定是相當寬松的,只需要申報即可,沒有數量上的限制。
對于羅馬這座擁有著輝煌歷史的城市,我更愿意長篇大論的去贊美她,但是鑒于最近發生在羅馬的幾起惡意傷害外國旅行者的事件,所以今天我將用很大的篇幅去講一下安全問題。首先,在羅馬街頭你不會成為暴力犯罪的受害者,但是像小偷小摸的事情卻是時有發生的。在羅馬街頭,盡量不要用背包,即使是其他的包也不要跨在身后。而且自己的貴重物品不要脫離自己的視線,也不要把它們放在外衣口袋里,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一定要提高警惕。
如果你是在郊外旅行的話,不要隨便讓人搭車。羅馬的治安狀況非常的差,她的小偷就像古羅馬斗獸場那樣聞名,而且羅馬市中心的交巡警是非常的少的,在發生意外后不要指望的救援。所以在羅馬一定要注意安全,因為安全是你享受羅馬之旅的前提。羅馬擁有著近一千多座教堂和大量的博物館等,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很多文藝復興時期大師們的留下的杰作。你可能會以為在羅馬參觀景點的花費是很大的,那么你錯了,在羅馬很多的景點是免費,而且哪里還有陳列著許多可以直接接觸的藏品。在羅馬的西斯廷大教堂,你甚至可以免費參觀到世界上最偉大的教堂壁畫米開朗琪羅的《末日審判》,其他一些文藝復興巨匠在羅馬的作品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意大利旅游退稅注意事項:
到意大利旅游的觀光客(指
歐洲共同體“EC”加盟國以外的國家),購買一定數額的商品時,可返還其中的附加價值稅(IVA)。
羅馬達芬奇機場的匯兌窗口可受理退稅服務,手續如下所示:
①在標有TAX FREE SYSTEM標示的商店購物時,須將商品名稱、價格、自己的護照號碼記在退稅申請書上,并取得交易發票。
②
出境時,可在海關出示發票及商品(及早到達機場,以便有充足時間處理)。由他們查驗后在單據上蓋章,證明該商品已經
出境。
③接著到海關前的銀行匯兌處要求退回附加價值稅(現金),需支付一定數量的手續費。
④若無法及早要求退稅,則可以用郵寄方式請求退稅。郵寄信封上要寫明達芬奇機場銀行的詳細地址,同時要附回郵信封,寫明自己的地址及收件人姓名。
注:購物和出境的時間不得超過三個月,即從購物到海關蓋章之間的時間應在三個月之內,而退稅取錢之間的時間不應超過三年。
意大利風俗和禁忌:
意大利人見面時行握手禮或用手示意。有些意大利人約會時不守時。交談中不要談美式橄欖球和政治。在意大利女士受到尊重,特別是在各種社交場合,女士處處優先。宴會時,要讓女士先吃,只有女士先動刀叉進餐,先生們才可用餐。
進出電梯時,要讓女士先行。赴宴遲到是常事。意大利人時間觀念不強,特別是出席宴會、招待會等活動時,經常遲到。他們晚到15或20分鐘是司空見慣的事。如果遲到時間過長,他們常常會說:“交通太擁擠了,真是對不起。”
在意大利進餐時,意大利人的習慣是男女分開就座。進餐順序一般來講,是先上冷盤,接著是第一道,有面食、湯、米飯或其它主食;第二道有魚、肉等,然后是甜食或水果、冰淇淋等,最后是咖啡。用餐時要注意禮節,不要一次要的太多吃不下。在用餐過程中,不要把刀叉弄的叮鐺作響,在吃面條時,用叉子將面條卷起來往嘴里送,不可用嘴吸,尤其是在用湯時,不要發出響聲。每道菜用完后,要把刀叉并排放在盤里,表示這道菜已用完,即使有剩的,服務員也會撤走盤子。
在意大利的商店門口有插葡萄枝的習慣。意大利是盛產葡萄酒的國家。許多小城鎮甚至鄉村農戶也會釀酒。過去,有些農民家里釀了許多酒,自給有余,便打算出售一些。他們將葡萄枝掛在自家門口,過路人一看便知道這家有酒賣。一旦酒已售完,綠枝就被取下。這一風俗一直延續至今,有些商店門口仍然掛起葡萄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