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泰姬陵有很嚴格的安檢,我覺得比機場檢查的都嚴。煙、手機、打火機、電池、吃的、水、大點的背包都要寄存,背包跟手機分二個寄存窗口,一般人都比較多,時間緊的朋友要留出排隊的時間。最好是除了照像機跟錢隨身帶著其它東西都存起來。外國人在售票處左邊有個小房間買票,700盧比還送一小瓶水。這里提醒大家要先去泰姬陵,泰姬陵的門票其實包括了四個景點,其中就包括了阿哥拉堡,我們由于不知道先去的阿哥拉堡,等于多花了一次門票。另外二個景點我還真不知道叫什么也沒去。門口會有很多導游跟著你說是免費的其實最后都要收費,我倒認為沒必要有人跟著,泰姬陵只要你進去感受就可以了,其它資料網上比他們介紹的好。如果時間充裕在泰姬陵的
大理石臺上睡會也是非常享受的。出為取手機時要交錢,但不知道應該交多少,我給了他20盧比他也沒找錢,不知道是不是當成小費了。
在德里機場上車時會突然跑出來人幫你搬包,基本上就是從你手里接過來放車上就跟你要小費。我們就裝聽不懂沒給。在
印度如果你認為是不合理的小費時不用理他們,他們也不會怎么樣,跟你一段路看沒戲也就走了。出租或者TOTO都要先談價再上車,比如我們四個人一個車,一定要問清是不是4個人100盧比,不然就會被要成一人100盧比,有時候明明談好了到了地方他們還是會耍懶說是一人100盧比。這種情況不用理他直接走就成了,就當沒聽見。TOTO最好是給他們正好的零錢,會省好多事。
坐火車買票是件很亂的事,進了賣票廳左邊有個人比較少的窗口,先問他時刻表然后填張單子,然后拿著單子還在這個窗口買票,他一邊打時一邊看著名字跟地名有沒有錯誤。我們盯著他還打錯了兩個人的名字。我們坐了二次火車都沒有報站,為了不錯過站一定要不怕麻煩的多問幾次,問問列車員跟身邊的人,最好是讓他們叫你一下,印度人倒都滿熱心的,一般都會幫忙。
美金換盧比,我們換的最高的是1比44.6。機場跟銀行比較低,找一找小旅館邊上的小店,多問幾家會好點。換的多可以砍砍價。如果你買東西多也可以跟小店老板換。
印度吃上面看著都不干凈,但我們吃過路邊小吃,吃過旅館做的,吃過當地人經常吃的小飯店,都還好,沒拉肚子,如果你去之前打個預防肝炎的針就更萬無一失了。
不知道我寫這些對大家有沒有幫助,印度的泰姬陵確實應該去感受一下。不差于金字塔、長城的壯觀,但又比它們精致細膩,美麗,卻讓人覺得是種凄美。
其他注意事項:
氣候:
印度屬熱帶季風性氣候,印度分為三大季節:冬、夏和雨季。冬季(11月至3月),印度各地每天晴朗,是十分舒服的季節,但北方的平原地區有時很寒冷,山岳地帶下雪。夏季(4月至6月)非常炎熱,最好去高原地避暑。六月,由西部海岸開始的西南雨季,逐步擴散至全印度。除東南地區外,雨量集中在6月至9月期間。
服裝:
穿著涼快透氣的衣物,為了防止強烈的陽光,最好帶寬邊草帽。在雨季旅游,應隨身攜帶雨具。在冬季,需穿保暖和輕便外套。在正式場合,男士應穿著西服,女士穿裙裝。進入圣地,女士應穿著長裙或褲裝。在穆斯林地區旅游,應穿著更得體。女士應穿寬松褲和長衫。外出旅游應攜帶相機和瓶裝水。一副望遠鏡和太陽境可抵御紫外線。游泳衣一定要帶上,高級酒店均有游泳池。在黃金旅游季節,德里附近的日夜溫差較大,白天陽光強烈,穿件襯衫就夠了,晚上要穿毛衣或薄大衣。
宗教:
印度有80%以上的人口信奉印度教,此外還有回教、錫克教、佛教、基督教等在印度,宗教不盡影響著人民的日常生活,也規范印度人的行為、思想、婚姻、社交和社會階級地位。
語言:
印度種族復雜,不同種族使用不同語言。在印度,有17種主要語言,844種方言。印地語和英語為官方語言。英語被廣泛應用,在全國通用。貨幣:
印度的貨幣是盧比,美金多數地方不通用,入境時最好在機場兌換盧比。買賣錢幣要嚴格按規定。國際機場有貨幣兌換處,不要忘記拿票據憑單,這個憑單在將盧比換回其他貨幣時也需要。離境時要在機場兌換處把所有盧比都換掉,盧比時不允許帶入和帶
出境的。
1美金 = 42盧比(以當日銀行牌價為準)
習俗:
印度人大約83%是印度教徒,印度教徒不吃牛肉,因為牛被視為是神圣的動物。一般人不用牛皮制品。印度角寺廟不允許牛皮制品入內,需赤腳入內。婦女要穿著適宜,上衣不能過短,下身需穿長褲或長裙。印度男子的傳統服裝,下身是托蒂,印度女人的民族服裝是“紗麗”。
電流:
電器小配件最好帶充電器及適配器。印度電流是200伏,50赫茲,有時候為230~240伏。墻上插座有的地方為兩項插座,有的地方為三項插座,均為圓柱型插頭,請準備好換轉器。